于丹谈教育随感:重建中国的家教与门风

点击量:5928

    

对于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家更为重要的。千百年来,立身处世、持家治业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养。古代的家族为一个人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基础保障,而每个人也都作为家族的一份子,将家族作为最终的心灵港湾和最根本的价值寄托之地。

与城邦国家的强调个体意识为重不同,中国是家邦社会国家,讲究的是群体意识为重。比起宗教信仰和文化信仰,中国人更信任家族传承,从氏族阶段——家族阶段——家庭阶段。当下社会的许多乱象多是源于家族解体,以及核心家庭建设的缺失所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伦理价值,它是中国人看待自己,看待家庭,看待社会的逻辑起点。

我认为,家庭教育:就是让孩子回到常识,明辨是非。家教、门风和个人的知识水准、学历水平并没有多大的关联。中国门风最纯正的地方在农民家庭,但我们现在正处在都市化进程中,太多的乡村解体,太多的都市崛起,尽管我们的生活水平在直线上升,但我们的伦理水平却不断刷新底线。我不认为,我们的专业知识提升了,我们的自我确认能力和自我行为的规范性也就一定跟着提升。所以今天,在这里我要呼吁中国家教、门风的重建。

家庭中的规矩和信仰

家教是一种伦理认同,也是一种规则认同。“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言传不如身教”。家风,是家庭成员都深受影响并普遍表现的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一个家活成什么样,就看家庭成员的角色。《说文解字》上说“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父亲是一家之长,是家里立规矩的人,是带领、教育子女的人。如果孩子出去不诚信,就是给父亲丢人。而母亲,是孩子的终身哺育者。兄,是在祖宗祭祀時能开口说话的人,体现了长幼有序的规矩。

《弟子规》中讲了很多规矩。“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人要学完人生社会大义,才能去学文化教育。也就是说,先是家庭教育,再是社会教育,最后才是学校教育。“出必告,反必面”出门告诉长辈去哪儿,什么时候回来。回来后要见面打招呼。“居有常,业无变”。在家要叠被,东西要放好,现在孩子穿衣叠被都由父母或祖父母做,非常错误。“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帽子要戴正,袜子提好,鞋带系紧。……家教和门风是熏陶出来的,熏陶久了就是默契。

规矩与信仰二者相互依顾,是一种最为核心的内在力量,信仰不仅仅是宗教的指向,也可以有文化的维度。任何一个民族的信仰都是有殿堂的,在西方有教堂,在中国有祠堂,祠堂中蕴藏碰上伦理信仰。有内在信仰,有外在规矩,才有尊严。

传世家庭的家教与门风

《曾国藩家书》的启示 现在我们的科技越发达,技术含量上去了,感情含量下来了。《曾国藩家书》中说“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一个家族的孩子前程如何只看三点就知道大概:是否早起(修身)不贪恋热被窝,有自律心;是否做家务(齐家),而现在很多孩子越来越失去劳动的能力;是否读圣贤书(正心),不为老师,不为考试,读书是为了明事理的。

“家败离不得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的离不得个骄字。”曾国藩时常将这句话警醒自己并训诫后代,一来成就了自己,被世人称为“千古第一完人”;二来成就了家族,使得曾家后代从未出过败家子。“奢”“逸”“骄”,三个并不深奥的字眼,却能指导今人如何持家、处世、做人,让你迈上人生新境界。

林则徐家训 先好好悟读一下林氏的家训名言:“岂能尽能如意,但求无愧我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我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十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医药无益;淫恶肆欲,阴鸷无益。”

淡泊、仁爱、勤奋是林则徐家风的突出特点,历史巨人林则徐,无论在身份地位上,还是精神上,都可以算是一位真正的“贵族”。

梁氏家训 能写出《少年中国说》不朽篇章的梁启超,在子女教育上也同样有非凡的表现,看看他的系列家教心得:莫司收获,但问耕耘;不要填鸭式教育;与子女做朋友;做家长要有趣味,养出的孩子才能有趣味;做人要有几分“孩子气”;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交替循环;做官不是安身立命之所;尽责尽力,就是第一等人物;我对于你们的功课绝不责备;通达、健强的人生观,是保持乐观的要诀……就是在这样的家训熏陶下,“梁氏家族,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启超的子女和后人在各行各业都是精英,梁氏家族成为教子成功的典范。由此来看,真正的成功,不是把孩子克隆成自己,而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健全的人格养成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健全的人格应具备四点:完整的知识结构、旺盛的求知欲望、创新的开拓意识和无畏的探索能力。体能和艺术是必需的。爱体育的孩子是开朗的;爱艺术的孩子才会有排遣渠道。今天很多孩子被裹挟着去考各种艺术等级,这偏离了学艺术的意义。艺术是用来拯救人的,不是用来考级的。在学习上,鼓励孩子去提问,往往比给孩子标准答案更重要。要引导孩子学会变通,生活里大多数时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而现在的孩子缺少内生原动力。

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要学会不被思维所限,不被格局所制。围棋的口诀“金角银边草肚皮”也正是说明了这一道理。所以,要培养具有开阔思维和大格局的孩子,家长的首先要有开阔的思维和格局,如何做到?最主要的能做到终身学习,父母有学习能力,孩子才能坚持学习。

另外,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不要被伪命题所绑架,遵循事物本质规律。这就要求家庭和父母能引导孩子:在学习中持有清晰的分辨力,持有饱满的好奇心,持有开放的接纳性。

在孩子成长和人格养成中,家中母亲的角色很重要。有句话说得好:三流妈妈做保姆,二流的妈妈做陪练,一流的妈妈做榜样。做最好的自己,女人在家,家中的灵魂才真正地建立。女人保持终生成长,才能有中国未来的好传承。

一个家中有共同的价值出发就稳定,一个社会有共同的方向出发就有清正廉洁。从家到国,我们今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这条线,找到大家心中的价值默契——家和万事兴。

讲坛概况 / 主营业务 /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